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主席:搭建斯中民间友谊的桥梁
2018年01月05日丨3412MM丨分类: 文化丨标签: 文化原标题:专访:搭建斯中民间友谊的桥梁访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主席英德拉南德阿贝塞克拉
在斯里兰卡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主席英德拉南德阿贝塞克拉(以下称阿贝)家中,有一座高高的斯里兰卡传统油灯,油灯上坐着数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布偶。这油灯和熊猫的组合,似乎象征着阿贝如今的身份:一位致力于在斯里兰卡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斯中民间友谊的斯里兰卡人。
1月3日,斯里兰卡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主席英德拉南德阿贝塞克拉在位于科伦坡的家中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娓娓道来这些年来与中国的渊源。(新华社记者 朱瑞卿 摄)
阿贝年近60岁,能够脱口而出“孔子”“孟子”“韩非子”等中国先哲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而他第一次与中国“亲密接触”,还要追溯到31年前。
“1987年,我的父亲第一次带我前往中国,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热情好客的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是第一次到中国,但我当时已经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重返中国。”阿贝说。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阿贝专程带领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成员前往震区学校,慰问受灾儿童。“我们当时为孩子们带去了书包、课本等一些学习材料,还捐助了一些困难家庭。虽然我们的协会并不富裕,但还是由衷地认为要为受灾地区贡献一份力量。”阿贝一边拿出由四川省政府颁发的抗震救灾纪念章,一边告诉记者。
上世纪90年代,阿贝还曾作为外国专家在北京就职于一家中国媒体。他说,正是那段在中国生活工作的岁月,坚定了自己创立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的决心。
“那时中国人不够了解斯里兰卡,斯里兰卡人也不够了解中国,尽管当时两国间已经有了一些友好组织,但坦白说我认为这些组织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策划的活动也不够生动。所以我想,为什么我不试着创立一个斯中友好组织呢!”阿贝说。
于是,由阿贝创立的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1997年正式开始运转。如今,协会的注册成员已经超过400名,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家等,协会成为斯里兰卡当地最活跃的斯中友好组织之一。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中斯建交60周年,斯中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为这一特殊的年份组织了近百场促进两国社会、文化、教育交流的艺术展、讲座、演出等活动。而令阿贝印象最深的是,刚刚在去年年底结束的少林功夫巡演。
多位中国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团培训的武林高手去年12月中旬来到斯里兰卡,先后在波隆纳鲁沃、汉班托塔、康提、科伦坡等地访问演出。阿贝说:“汉班托塔的巡演让我最难忘,汉班托塔人口不多,起初很担心没有人来看演出,但表演当晚,能容纳400多人的演出厅坐得满满当当,我真是又惊喜又欣慰,斯里兰卡民众对中国的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了。”
谈及2018年的活动安排,阿贝说,今年的重头戏是年中将在斯里兰卡举办的“北京周”和“山东周”,以及在北京举办的“斯里兰卡周”,未来协会还将尝试一些新的活动形式,方便两国民众更好、更生动地体验彼此的文化。
采访即将结束时,阿贝笑着告诉记者:“明天我又将乘坐前往中国的飞机。在新的一年,希望能有更多的斯中两国民众走上由我们搭建的友谊之桥,去了解、认识彼此。”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转自3412MM。
已有 0 条评论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