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十九大精神融入到新闻作品中
2017年11月24日丨3412MM丨分类: 新闻丨标签: 新闻作为一名十九大代表,吴飏说,他庆幸自己是一名新闻记者,可以用记者独特的视角记录下十九大中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点点滴滴。
吴飏是西安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部的一名记者,常年在一线新闻现场采访,见证了西安这些年来的巨大发展,也记录过无数个普通中国人的故事。
他曾赴青海拍摄“西安最美女孩熊宁”玉树救灾的故事,也曾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纪录片走遍西安大街小巷。用文字记录,用镜头抒怀,令他多年如一日保持着高度负责工作态度的,是23岁入行时的新闻理想。
这份理想恰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于我们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坚持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坚持传播正能量。”吴飏说。
说到连日来的宣讲,吴飏感慨颇深。“有时一天两场,有时一天三场,连晚上也安排了。但宣讲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我也始终处于兴奋当中,是群众的热情和掌声,给了我动力,让我愿意将十九大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给大家。”
吴飏至今记得第一场宣讲时的场景。那是在蓝田县汤峪镇汤三村。本来说好是给汤三村宣讲,没想到邻村的党员干部听说十九大代表来了,都赶过来听。当天天气很冷,但偌大的广场上挤满了人,大家热情很高。当时没有话筒,基本靠嗓子喊,但大家听得很专注,掌声不断。
第一场的宣讲给了吴飏很大的鼓励和动力,也让他后面越讲越好。“现在已经讲了30多场,但每次讲到几个关键点的时候,都如同第一次宣讲一样,让我热血沸腾。这些情绪也会感染到现场的群众,大家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10月25日下午,习等领导亲切会见了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并与代表合影留念。“当时,我就站在第五排,习走过来的时候,就离我只有一两米远。我情不自禁地努力伸出手,大声喊着‘好!’向习送去热情的问候。一次次握手、一声声问候,让沸腾的大厅真情涌动、暖意融融,掌声、欢呼声让每一位代表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吴飏说,每次讲到这一段,现场的群众热情都很高,大家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等待着和握手,忍不住想和说上几句家乡话。
另一个让群众备受鼓舞的场景就是开幕当天了。这也是吴飏印象最深的记忆。吴飏代表手记里有一段关于“掌声”的感言,是这么写的:
十九大报告赢得了71次自发、热烈、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些掌声凝聚着党心民心,传达了人民对习的信赖和拥戴。印象最深的是,习在谈到“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说了5句话,每一句话都被掌声打断,一次比一次热烈,一次比一次经久不息。在谈到“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段时,现场响起了持续时间最长的掌声!
“每次给现场群众讲到这一段的时候,大家都会和当时在会场的我一样,热血沸腾,报以热烈持久的掌声。”
“类似这样让我感动和热血沸腾的瞬间还有很多,我都在宣讲中和大家一一分享了。从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我能感受到大家愿意听、喜欢听这种有温度的宣讲。”
“只要大家愿意听,我就继续讲。希望将这种有温度的、让人热血沸腾的宣讲带给更多的人。”吴飏说,他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宣传好、报道好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新闻报道,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新闻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篇章。
作为记者,他将始终坚守媒体人的初心。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热情投入到记录人民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去,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把十九大精神融入到新闻作品中去,把新闻作品做得更接地气,更细、更深、更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转自3412MM。
已有 0 条评论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