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2018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述评之三

2018年01月12日丨3412MM丨分类: 科技丨标签: 科技

  而释放和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内生积极性能动性,根本要靠改革;改革根本是要理顺创新的激励机制、构建创新的生态体系、提升创新的效率效益;激励关键是要形成正向而非负向、相容而非相抵的引导政策和制度。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关键一条就在于不断强化科技改革,进而全面深化创新改革。

  新时代科技创新要引领时代潮流,加快塑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必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更加高效的创新激励保障机制。

  创新主体是多元化的,不同创新主体具有不同创新特点,担负不同创新使命,需要分门别类健全相应激励制度。多元化创新主体归根结底就是多元化人才,新时代尤其需要加大对科研人员、企业家和创业者创新的激励。

  科研院所和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其最关键的因素是科研人员。基础科研很强的公益性要求我们切实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更好健全价值导向的基础科研系统。

  应进一步落实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自主权,剪除对科研人员的羁绊束缚和干扰;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加强重大项目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建设,完善对科研人员必要的稳定保障机制。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角”,其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家。技术创新很强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切实发挥市场的探索试错功能,更好保护激发企业家创新积极性,加快完善市场导向、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应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企业创新投入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产学研用、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深度融合。

  新时代条件下创新大众化、社会化、科技化趋势愈加明显,其最关键的因素是专业化高水平的创业者。科技创新创业很强的探索性要求我们紧紧抓住普惠化、融合化、国际化等方向,通过“放管服”改革和“搭台组网”为创业者降低成本与风险,健全保障有力的社会创新系统,塑造科技型“双创升级版”。

  应进一步鼓励大企业、科研院所打造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科学数据和仪器设备等向社会开放;完善政策使各类创新创业主体享有良好服务和公平机会,保护创新者合法权益,弘扬创新创业文化。

  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第四十个年头,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必将在包括科技改革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中迎来新的更加明媚的春天!



上一篇:
下一篇:



已有 0 条评论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