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一百周年暨北京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开幕式举行
2017年12月19日丨3412MM丨分类: 教育丨标签: 教育2017年12月13日晚,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指导,北京大学研究生会主办的庆祝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一百周年暨北京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开幕式在英杰交流中心举行。
北京大学副校长龚旗煌,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工学院院长张东晓,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以及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博士生薛静受邀作开幕式主题报告并参与论坛对话。校团委书记陈永利、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天兵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老师、部分十佳导师代表、兄弟院校代表、各院系师生、社会媒体代表和校内外学术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李晓萱主持。
活动伊始,北京大学研究生会主席陈军伟代表主办方欢迎各位老师、嘉宾及同学们的到来。主持人宣读了第三届“十佳导师”及第十九届“学术十杰”的获奖名单。与会嘉宾登台,一同为北京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揭幕。
随后,四位受邀嘉宾围绕“从历史走向未来——百廿燕园的学术传承”话题依次作了主题发言,与同学们分享他们在学术生涯中的独特经历与深刻感悟,向同学们传递北大代代相传的学术精神。
围绕做学问的“静”与“动”,龚旗煌以北大百年的研究生教育历史为背景,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进行了生动的讲述。从本科毕业论文的百篇英文文献,到科研方向的定立与坚守,再到丰硕学术成果的取得,龚旗煌以自身为例揭示了基础、严谨、选择、坚持、创新、团队、传承在学问研究与学术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勉励青年学子做学问要动静相宜,方得始终。
张东晓结合自身经历,就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三要素——知识、成果、能力,分享了独特的感悟。他表示知识和成果是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条件,但更重要的是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生要攻坚克难,树立不断积累知识、超越导师的信心,深厚自我学术积淀。
俞可平以“一根筋”为主题,向同学们阐释了纯粹学术精神的重要性。他认为,无论是从导师身上还是北大的历史传承,我们都能追寻到“一根筋”的学术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学术研究的突破与创新。他勉励广大研究生要用“一根筋”的钻研精神追寻学问和知识,不断延续北大科研之“筋”。
作为第十九届研究生“学术十杰”获奖者的代表,薛静讲述了自己如何跨越科研道路上的三座大山——来自优秀同学朋辈压力的“众神之山”、酝酿学术突破的“志坚之山”、开辟新方向的“无山之山”,勉励同辈在学术上携手共进,敢于坚守和等待,勇于开辟学术新天地。
四位嘉宾的精彩讲演引起现场同学的思考与共鸣。同学通过线上提问的方式,踊跃与嘉宾进行了交流。在对话环节中,嘉宾们就“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研究生如何发现自身的学术兴趣与方向并以之为动力不懈追寻和坚守”“北大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举措和初心”等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并在论坛结尾时勉励同学们“路在脚下”,要“做好选择,坚持下去”,学会“享受学问享受人生”,坚信“今天仰望太阳,明天自己也走入光辉”。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转自3412MM。
上一篇:西宁晚报·数字报刊
下一篇:公平均衡的教育也是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
已有 0 条评论
添加新评论